塔众首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关于塔众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加入塔众
17792579358
EN
孪生可视平台

DeepWorld孪生可视平台,深入世界本源,将地理信息、虚拟现实、实时渲染、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业务场景及其表达手法相融合,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化、精细化、酷炫化、智能化,同时承载孪生业务数据,成为秒懂业务和规划业务的可视化平台产品。

数字移交平台

数字移交平台HOP(Handover Platform),通过数字孪生、业务中台、数据中台能力聚合,实现重资产建设领域全量数字化移交及智能化项目管理,打造工程建设新型数字管理体系。

数字运营平台

数字运营平台是产品信息数字化、过程信息数字化和资源物料信息数字化三种数字化的有效结合,是提升工厂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提升整个工厂的控制、运维水平和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塔众数字技术

煤矿数据中台解决方案

煤矿数据中台解决方案

随着煤矿行业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煤矿数据量级与类型均呈现爆炸式增长,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煤矿多源海量数据进行集成分析与数据价值挖掘,实现动态诊断与辅助决策,成为煤矿智能化的关键。平台总体架构自下而上分为设备感知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大数据分析应用层。

智慧化矿山解决方案

智慧化矿山解决方案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一套开放式、可扩展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底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实现多元异构数据的采集、解析、转发;可实现矿山大数据的管理,包含多源异构数据存储、清洗、数据建模、可视化、对外服务;包含从算法模型开发、联合仿真、数字孪生建模、RPA、边缘计算、流程挖掘。

智能选煤厂解决方案

智能选煤厂解决方案

智能化选煤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选煤专业技术为核心,通过不断完善的数据体系和洗选生产大数据的自主应用,加上智能化的选煤装备以及人工智能技 术的辅助,实现煤炭洗选加工过程的智能管理和控制,完成洗选任务智能决策、工艺参数智能设定、生产系统智能调整、选煤设备状态智能检测以及生产物资智能调控等。

塔众数字技术(西安)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数字服务集成商。塔众数字围绕国家“数字中国”战略,提出数据可视化、行业数字化、管理智慧化,履行“融合数据,服务未来”的使命,推出了数据可视化平台、融合应用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数字交互平台以及一系列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企业元宇宙,并形成了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能源产业等一系列孪生应用,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可视化、行业数字化、管理智慧化。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带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 60+

    落地城市

  • 100+

    企业机构

  • 1000+

    业务组件

  • 100亿+

    数据呈现

工业园区土地管理GIS系统
塔众首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关于塔众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加入塔众
17792579358
EN
新闻资讯
工业园区土地管理GIS系统
发布时间:2022-06-10 10:26:26 发布者:塔众数字技术 阅读量:

  1 系统开发架构

  1.1 基于组件技术开发

  1.1.1 GIS技术体系

  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边缘学科,其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技术是数据库、地图可视化及空间分析。从发展历程看,GIS软件技术体系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GIS软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逐渐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传统GIS大多是基于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技术体系设计和开发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GIS软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面向对象、可视化程序设计、组件式软件、分布式计算、多媒体和Internet/Intranet等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对GIS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组件式GIS的出现为传统GIS面临的多种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组件式GIS不是一种小技术在GIS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而是一种全新的GIS软件技术体系。不仅仅是GIS,组件式软件技术给整个软件产业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

  1.1.2 GIS 组件技术

  传统GIS技术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开发负担过重、应用体系集成困难、二次开发语言复杂以及难以普及等问题。3DGIS发展至今,已经有不少比较成熟的应用系统,但这些系统功能过于庞大,体系复杂,熟悉和掌握这些系统对于一般用户来讲比较困难。传统GIS软件封闭的、独成体系 的结构使得GIS很难与应用模型、MIS等其他技术实现高效的、有机的集成。另外,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讲往往只需要GIS中的一部分功能,但仍然不得不为额外的功能花额外的资金和精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GIS软件技术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 GIS 应用需求,以跟上软件技术发展的潮流。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ponents GIS简称COMGIS )正是这样一种全新的GIS软件技术体系。

  组件化技术是针对长期以来软件发展落后于硬件发展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思想,构筑了一个由多方自主提供软件组件、组件间相互协调工作的体系,实现了软件的复用和健壮更新,是软件业沿社会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组件式软件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软件技术的潮流之一,为了适应这种技术潮流,GIS软件像其它软件一样,已经或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即由过去厂家提供了全部系统或者具有二次开发功能的软件,过渡到提供组件由用户自己开发的方向上来。将软件组件开发思想应用于GIS软件开发中,是在技术上摆脱重复开发的有效途径,因此能加快GIS技术的进步,为GIS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生机。组件式GIS技术将给整个GIS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带来巨大影响。

  组件式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控件与其他非GIS控件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应用。控件如同一堆各式各样的积木,他们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包括GIS和非GIS功能),根据需要把实现各种功能的“积木”搭建起来,就构成应用系统。

  组件式GIS系统的特点把GIS的功能适当抽象,以组件形式供开发者使用,将会带来许多传统GIS工具无法比拟的优点。所谓组件式GIS,是指基于组件对象平台,以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的、允许跨语言应用的组件提供的GIS。这种组件称为GIS组件,GIS组件之间以及GIS组件与其它组件之间可以通过标准的通信接口实现交互,这种交互甚至可以跨计算机实现。组件式G1S为新一代GIS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开发工具。

  1.1.3 组件式GIS 的特点

  组件式软件技术是组件式GIS的重要基础。组件式GIS是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在GIS软件技术开发中的应用。组件式 GIS控件与其他软件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通信,实现跨程序、跨计算机、跨网络的分布式操作。

  新一代的组件式 GIS 大多是 ActiveX 控件或其前身 OLE 控件。组件式 GIS能够使 GIS 功能嵌入到其它(非 GIS)软件中去,或者将其它软件功能引进到 GIS软件平台上来,从而使GIS技术与其它软件技术的集成成为现实和可能,这些都体现了组件式GIS的独特优势。组件式GIS为新一代GIS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开发工具。同传统的GIS相比较,组件式GIS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包括:无缝集成、跨语言使用、易于推广、开发简捷、使用方便、成本低、可视化界面设计以及Internet应用等。

  (1)集成灵活、价格便宜

  由于传统GIS结构的封闭性,往往使得软件本身变得越来越庞大,不同系统的交互性差,系统的开发难度较大。在组件模型下,各组件都集中地实现与自己最紧密相关的系统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的控件。组件式 GIS提供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模拟等功能,至于其他非 GIS 功能(如关系数据库管理、统计图表制作等)则可以使用专业厂商提供的专门组件,有利于降低GIS软件开发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的经济负担。组件化的GIS平台集中提供空间数据管理能力,能以灵活的方式与数据库系统连接。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系统表现得小巧灵活,而其价格便宜,一般仅是传统GIS开发工具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这样,用户便能以较好的性价比开发出满足需求的GIS应用系统。

  (2)采用通用开发语言集成

  传统GIS往往具有独立的二次开发语言,对用户和应用开发者而言存在学习上的负担。而且使用系统所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开发往往受到限制,难以处理复杂问题。而组件式GIS建立在严格的标准之上,不需要额外的GIS二次开发语言,只需实现GIS的基本功能函数,按照Microsoft的ActiveX控件标准开发接口。这有利于减轻GIS软件开发者的负担,而且增强了GIS软件的可扩展性。GIS应用开发者,不必掌握额外的GIS开发语言,只需熟悉基于Windows平台的通用集成开发环境,以及GIS各个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就可以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

  (3)强大的GIS功能

  新的 GIS 组件都是基于 32 位系统平台的,采用直接调用形式,所以无论是管理大量数据的能力还是处理速度方面均不比传统 GIS 软件逊色。目前的 GIS组件完全能提供拼接、裁剪、叠合、缓冲区等空间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空间查询与分析能力。

  (4)开发简捷、使用方便

  由于 GIS 组件可以直接嵌入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中,对于广大开发人员来说,这就意味着可以自由选用他们熟悉的开发工具。而且,GIS 组件提供的 API形式非常接近系统工具的模式,开发人员可以像管理数据库表一样熟练地管理地图等空间数据,无须对开发人员进行特殊的培训。在GIS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的素质与熟练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这将使大量的应用系统开发人员能够较快地过渡到各类 GIS 专业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中,从而大大加速了 GIS的发展。

  (5)无缝集成

  组件式GIS构造应用系统,只实现GIS自身的功能,其他功能则由其他组件实现。组件之间的联系则由可视化的通用开发语言实现。通用开发语言建立了软件的框架,软件的“砖头”由组件实现,通过组件之间的消息传递,组件间互相调用,协同工作,从而实现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高效、无缝集成。

  (6)可视化界面设计

  可以使用ActiveX控件的开发语言几乎都支持可视化程序设计。因此,使用组件式GIS控件集成应用系统,能可视化地设计系统界面,在窗口上布局按钮、列表框、图片框等,可以立即反馈窗口界面的外观,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界面设计。传统G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则需要反复的猜测和实验。

  (7)更加大众化

  组件式技术己经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标准,用户可以像使用其他ActiveX控件一样使用GIS控件,使非专业的普通用户也能够开发和集成GIS应用系统,推动了GIS大众化进程。组件式GIS的出现,使GIS不仅是专家们的专业分析工具,同时也成为普通用户对地理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的可视化工具。

  1.1.4 ZTMap 概述

  ZTMap(AE)是基于 AO 构建,由一组 AO 核心包和一些 GIS 可视化组件组成,是对 AO 的重新封装和集成。作为嵌入式 GIS,它能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 GIS 功能,并且能完全脱离 ArcGIS 桌面平台独立运行,大大提高了开发的灵活性和软件的伸缩性,目前己成为组件式GIS开发的主流方式。

  ZTMap包括开发包和运行时两个部分。开发包由控件、工具条和工具、对象库三个部分组成;控件用于搭建GIS用户界面以展现地图面貌;工具条和工具为用户界面装上能够与人交互的“五官”——各种常规操作工具;对象库是可以编程的组件集,是程序员构建GIS应用软件和地图服务的基础。利用开发包,程序员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中构建嵌入式GIS应用程序。

  ZTMap开发包的关键特性有:

  -标准的GIS框架:ZTMap为开发独立界面版本的GIS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标准框架。

  -低成本的配置:独立界面版本的ZTMap 应用程序只需要ZTMap Runtime,使它更容易发布一个定制的解决方案。

  -GIS软件组件库:ZTMap的开发人员可以访问丰富的GIS软件组件集和可视化控件集,允许使用许多道具、事件和方法。

  -开发控件:ZTMap提供了一套可以在ActiveX、.NET和Java中使用的开发控件,从而简化了在用户的应用程序中添加地图制图功能的编程模型。

  -支持标准开发语言:ZTMap 支持多种开发语言,包括COM, .NET, Java, 和 C++。

  -开发资源库:ZTMap开发包包括了所有的建立一个定制应用程序所需的开发资源。ArcGIS软件开发包(SDK)是一个图表、工具、外接程序、范例和文档的集合,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实现定制的ArcGIS 功能。

  运行时为最终用户在自己的计算机里运行包括ZTMap组件的应用程序提供许可,也可以为应用增加额外的编程能力:Spatial(空间分析)选项扩展了增加栅格空间处理功能,这些附加功能需要通过访问空间分析对象库来实现;3D(三维)选项增加了三维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包括Scene和Globe开发控件和工具条,以及一套有针对性的三维对象库;Geodatabase更新选项和网路分析选项增加了对 Geodatabase 空间地理数据库的写入和更新能力,被用来构建定制的GIS编辑应用。

  1.2 空间数据库架构

  1.2.1 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

  Geodatabase 是 ESRI 公司在其产品 ArcGIS8 中开始引入的一种全新的空间数据模型,是建立在 DBMS 之上的统一的、智能化的空间数据库。“统一”是指Geodatabase模型将GIS通常所处理和表达的地理空间要素集成于同一个模型框架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将现实空间地理要素(地物)抽象为由若干对象类组成的数据模型,以数据集、矢量要素类、栅格、三维表面、网络、地理编码等进行统一的描述。“智能化”是指在 Geodatabase 模型中,对地理空间要素的表达较之以往的模型更接近于人类对现实世界地理要素的认模式。其中引入了地理空间要素的行为、规则和关系,可以通过对地理空间要素进行客户化定义,使得不同地理空间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得以正确的维护。

  Geodatabase数据模型是一种现代的、标准化的空间对象模型。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加强了对空间实体或现象的显式定义和描述,从而使其更接近于人类对地理空间对象的认识。

  Geodatabase 模型的体系结构由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栅格数据集(Raster Dataset) , Tin 数据集(TIN Dataset)、对象类(Object Class)、要素类(Feature Class)、关系类(Relationship Class)、域值(Domains)、规则(Rules)、几何网络(Network)、表(Table)等要素组成。

  Geodatabase是最高层次的地理数据单元,一个Geodatabase由多个抽象数据集( Dataset)组成。从数据集继承可得到四个可实例化数据集对象,分别为: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数据集:带有 z 值的不规则三角网,用于精确表示地球表面;栅格数据集(Raster Dataset):存贮不同光谱或分类值的多光谱带的一个简单数据集或一个复合数据集;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具有相同空间参考系和拓扑相关联的要素类的集合;表(Table):以行列的形式来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地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在同一个要素数据集中通过拓扑类、关联类、规则等元素来定义要素类之间的数据完备性。要素类是具有同一几何特征、描述同一类型地物的要素集合,可以分为点、线、面、注记等类型。所有这些元素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描述了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行为。

  对象类(Object Class): Geodatabase中的表一般都是对象类,可以存储包括地理对象和非地理对象的描述信息。对象类具有行为,通过使用子类(subclass)、域(domain)和默认值(default value)可以进行属性验证操作,并建立表之间的关联。

  要素类(Feature Class): 包含有几何字段的对象类称为要素类,它是包含同一种几何类型的空间对象的集合。例如:城市中的所有水管阀门可以作为点要素存储,所有输水线可以作为线要素类存储。在同一要素类中,所有要素的空间参考是一致的,并且拥有同样的行为:统一的符号化方式、相同的属性字段和相同的属性验证规则等等。

  关联类(Relationship Class):定义两个不同的要素类或对象类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我们可以定义房子和主人之间的关系,房子和地块之间的关系等。通过使用关联类可以在各个不同的表中访问数据,加强数据的完整性。表与表之间的关联是动态的,改变父表的一记录值后,在访问子表时能看到父表中相应的变化。

  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 要素数据集是具有相同空间参考系(Spatial Reference)的要素类集合。将不同的要素类放到一个要素数据集下的理由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专题归类表示——当不同的要素类属于同一范畴。例如:全国范围内某种比例尺的水系数据,其点、线、面类型的要素类可组织为同一个要素数据集。

  (2)创建几何网络(Geometric Network)——在同一几何网络中充当连接点和边的各种要素类,必须组织到同一要素数据集中。例如:配电网络中,有各种开关、变压器、电缆等,它们分别对应点或线类型的要素类,在配电网络建模时,需要将其全部考虑到配电网络对应的几何网络模型中去。

  (3)考虑平面拓扑(Planar Topologies)——共享公共几何特征的要素类,如:土地用途分区、水系、行政区界等。当移动其中的一个要素时,其公共的部分也要求一起移动,并保持这种公共边关系不变。

  域(Domains):定义属性的有效取值范围。可以是连续的变化区间,也可以是离散的取值集合。

  规则(Rules):对要素类的行为和取值加以约束的规则,用来进行属性验证。例如:规定不同管径的水管要连接,必须通过一个合适的转接头。规定一块地可以有一到三个主人等等。

  Geodatabase数据模型是在汲取以往数据模型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空间数据模型。它的许多优点是以往空间数据模型所不具备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Geodatabase数据模型在逻辑上统一了ArcInfo以往空间数据模型,为上层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接口。Geodatabase的空间对象集不仅可以表达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地理数据,同时也可以表达 Coverage 和 Shapefile 格式的空间数据。在开发中,统一的数据接口可以降低应用程序与数据结构的相关性,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同时,由于数据模型与数据格式的无关性,也使得不同的ArcInfo数据源在应用系统中可实现无缝集成,即在同一个系统中无需数据转换就可以同时处理不同格式的空间数据。

  (2) 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不仅接近于人类对现实事物对象的认识和表述方式,而且还具有较好的客户化能力和可扩展能力。在基于Geodatabase模型的应用中,面向用户的不再是抽象的点、线、面,而是面向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体,如:水井、河流、湖泊等,模型中对象间的组成关系、层次关系也接近现实状况,从而清晰易懂。另外,由于对象可继承性和可扩充性,从而可使用户基于已有的基础对象构建出符合需求的对象。

  (3)将行为、关系、规则引入地理要素,不仅可以充分表达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使应用中的空间数据的录入和编辑更加准确。例如:我们可将“酒店不能设在距小学 1 km 的范围内”规则加入到某些应用的数据编辑中,从而使空间数据更加准确。

  (4) Geodatabase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集成在同一关系型数据库中,改变了传统模型中两者仅通过 ID 联系的状态,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同时,它也可以充分利用关系型数据库高效的数据管理能力。

  (5) Geodatabase 对网络拓扑的描述非常丰富(如:设施网络和街道网络),而且随着各种编辑操作的产生,Geodatabase会主动维护现行网络拓扑关系,从而避免了拓扑重建这样一个重复、冗长的操作。而 Coverage 数据模型是通过编辑和拓扑重建支持拓扑从生成到死亡的周期。

  (6) Geodatabase 地理数据模型的几何网络中引入了复杂型交点(Complex Junction Feature )、复杂型边线(Complex Edge Feature)的概念。一般复杂型的交点或边线在几何网络中是由许多复杂的图形要素组成,但是在创建几何拓扑时,其逻辑网络不会关心其复杂的组织结构,而是将其整体作为简单的节点或边线看待。

  1.2.2 ZTMapDB空间数据库引擎

  对于企业地理信息系统来说,ZTMapDB 为 ArcInfo 系统提供了多用户空间数据访问的能力。ZTMapDB通过TCP/IP协议为运行于客户机上的ArcInfo应用程序提供存放在实际关系数据库中的以Geodatabase模型组织的地理数据。

  ZTMapDB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通过TCP/IP跨越任何同构或者异构的网络,允许大量用户并发地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客户端应用给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产生结果,将结果传输给客户端。典型情况下,ZTMapDB 应用服务器与关系数据库在一个服务器上。ZTMapDB 应用服务器执行空间搜索,并将符合搜索标准的数据发送到客户端。

  ZTMapDB 服务器与 RDBMS 服务器协同工作来存取空间数据,RDBMS 以关系表的形式提供物理存储,ZTMapDB 解释这些表的内容以供 GIS 使用。缺省情况下,RDBMS 和它的命令接口 SQL 语言并不具备处理空间数据的能力。ZTMapDB 增强了RDBMS和SQL解释几何数据的功能,这些数据都以非格式化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RDBMS的表中。ZTMapDB在收到一个客户端应用请求时与RDBMS进行交互,客户端可利用 ZTMapDB 服务器从空间数据库中存取数据。一般客户端应用安装在一个物理上与ZTMapDB和RDBMS服务器分开的计算机上,客户端与ZTMapDB的通信通过一个支持TCP/IP的网络来进行。

  ZTMapDB系统由几个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用于连接ZTMapDB客户端和所选的 RDBMS。在软件安装时,ZTMapDB 生成数据库的元数据并设置 ZTMapDB 的连接通道。ZTMapDB系统组成部分如下:

  (1) Giomgr: ZTMapDB服务管理器维护ZTMapDB并监测和数据库的连接。当启动ZTMapDB时,Giomgr连接到RDBMS并锁定该实例,防止在相同的数据库实例中有其他ZTMapDB实例启动。Giomgr的目的就是去监听客户端发出的连接请求。

  (2) Gsrvr: 当一个客户端应用程序发出一个连接请求,Giomgr激发一个专用服务器(Gsrvr)来提供一个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专用连接。此连接是建立在用户名和密码的基础上的。对数据的存取依赖于 ZTMapDB 或数据库管理员给用户分配权限的大小。Gsrvr 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直到客户端关闭应用程序来释放连接。Giomgr继续监听连接请求直到ZTMapDB关闭。

  ZTMapDB 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异步缓冲机制,缓冲区收集一批数据然后将整批数据发往客户端应用,而不是一次只发一条记录。在服务器端处理并缓冲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使网上负荷大大降低。这在应用程序操纵数据库中成百上千万的记录时变得至关重要。

  在 RDBMS 中融入空间数据后,ZTMapDB 可以提供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库服务。由于 ZTMapDB 采用的是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大量用户可同时并发地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ZTMapDB 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人员可将空间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集成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去。

  1.3 模型与模型库技术

  模型是人们对系统的属性及其运行状态的主观描述,是系统本质属性用某种数学或非数学表示的形式,是客观现实系统的抽象。模型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和存储形式称为模型表示。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型表示方法经历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目前模型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程序表示、数据表示和逻辑表示等。模型的程序表示实质是把模型固化成一个计算程序,该方法适用于模型相对稳定的情况,易于实现,完成后模型难于修改;模型的数据表示是把模型描述成一组参数集合和表示模型结构特征的数据集合的框架,该方法适用于定量模型的描述;逻辑表示又称为模型的知识表示,主要有谓词逻辑、语义网络、逻辑树及关系框架等表示方法,逻辑表示既可描述定量模型,也可描述定性的、概念的模型,实现难度较大。

  模型库是提供模型存储和表示模式的计算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一个以上适当的存储模式进行模型提取、访问、更新和合成等操作的软件系统,这个软件系统称为模型管理系统,模型管理系统的水平决定着模型应用效能的发挥。

  1.4 GIS 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管理中的应用概述

  GIS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在土地管理中得到应用。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土地管理本身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系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迫切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有其自身的空间地理位置,土地管理中存在大量的空间数据,需要采用空间技术来进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仅可以管理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还可以实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间关系的管理。目前,GIS在土地利用调查和动态监测、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IS 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是采集、管理、处理、分析、显示、输出多种资源的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计算机系统。总体来说,将3DGIS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有以下作用:

  ①建立空间数据库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某地区土地在未来的某段时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规划,而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管理的依据就是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信息、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及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等地理信息。因此,地理空间信息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 GIS 的支持下,结合土地利用的各种数据类型可建立多种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②图形显示、编辑

  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GIS可将各种图形数据直观而有效地显示出来,并可对图形进行人机交互式地编辑、输出。GIS的这些功能,使得土地利用规划专家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规划工作,各种专题图形的显示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直观性,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工作者可以在图上直观的察看项目用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空间分析功能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是GIS区别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标志。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涉及GIS的多种空间分析功能,它们与各种专业模型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在土地利用规划地区基础数据的支撑下,将3DGIS众多的空间分析工具与土地利用规划专业模型联合使用,可为实现科学、快速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创造有利条件。

  2 系统功能

  2.1 总述

  界面分五大模块:地图目录、地图工具、通用工具、业务工具、配置管理。外加全屏和缩放按钮(可通过鼠标滚动或触屏手动缩放)。

  2.2 地图目录

  地图目录分测绘专业和土地专业两大类。

  测绘专业:行政区划图、遥感影像、数字德州、地名地址;

  土地专业: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图斑、现状地物)、基本农田、批地地块(批地时间、面积、用途、批地情况)、供地地块(供地时间、面积、用途、土地使用者、经济效益)、征地区片价、工业基准地价、商业基准地价、住宅基准地价等。

  2.3 地图工具

  地图工具主要分地图基本工具、矢量数据的绘制和导入。

  地图基本工具包括:平移、放大、缩小、全图、前一视图、后一视图、测量工具(测距、测面)、选择、清屏、查看。

  矢量数据的绘制包括:点、线、面三要素的绘制。临时绘制,主要是将绘制的要素进行模块三、四的应用。

  矢量数据的导入包括:坐标点导入或shp文件导入。

  2.4 通用工具

  通用工具包括:多窗口对比、卷帘对比(实现要素在地图目录中多专题图间的翻页查看)、缓冲区分析、压盖分析(文件的拓扑错误检查分析)、叠加显示、简单标注、打印输出。

  主要是用户通过模块二中矢量数据的导入或绘制,在模块三中进行对比或分析,并可制作简单地图并打印输出。

  2.5 业务工具

  业务工具包括:地类统计、管制区统计、工业基准、商业基准、住宅基准、征地区片、批供情况、供地率统计、建设用地统计、供地面积统计、基本农田、交互分析、上传图斑。

  地类统计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模块二中导入或绘制的矢量数据,统计该矢量数据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地类情况。

  管制区统计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模块二中导入或绘制的矢量数据,统计该矢量数据在规划图中的规划用途(各规划用途面积和占比情况)。

  工业基准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模块二中导入或绘制的矢量数据,统计该矢量数据在工业基准地价图中的工业基准地价情况。

  商业基准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模块二中导入或绘制的矢量数据,统计该矢量数据在商业基准地价图中的商业基准地价情况。

  住宅基准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模块二中导入或绘制的矢量数据,统计该矢量数据在住宅基准地价图中的住宅基准地价情况。

  征地区片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模块二中导入或绘制的矢量数据,统计该矢量数据在征地区片价图中的征地区片价情况。

  批供情况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模块二中导入或绘制的矢量数据,统计该矢量数据在批地地块和供地地块中的批共情况(查看是否已批、是否已供,批地时间、供地时间等批共情况)。

  基本农田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模块二中导入或绘制的矢量数据,统计该矢量数据在基本农田图层中的占用情况(是否占用基本农田,占用面积等)。

  交互分析:对多个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分析临时要素在地图目录专题图中的属性,或者地图目录专题图中某地块的多文件属性的集合

  上传图斑:上传新的专题地图到地图目录。本期建设,暂不实现动态上传功能,需要分析的数据事先存储进空间数据库;如有新数据需要添加,进行手工添加进数据库。

  2.6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用于配置用户名、密码、和权限。

  有重设密码、找回密码、增加或删除用户、设置权限等功能。

  用户分一般用户和高级用户和管理者。

  一般用户权限:仅访问模块一:地图目录中除规划以外的其他图层信息、模块二:地图工具的全部工具、模块三:通用工具的全部工具、模块五:配置管理中的重设密码或找回密码工具。一般用户若想访问规划图信息,可通过模块三的申请查询,经高级用户同意后,方可查询。